一、鲟鱼的种类、分布和资源状况

鲟鱼(Sturgeon)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称之为“水中活化石”。

鲟鱼种类

鲟形目

鲟科

鳇属

欧洲鳇、达氏鳇

鲟属

闪光鲟、裸腹鲟、长吻鲟、亚得利亚鲟、中华鲟、达氏鲟、日本鲟、中吻鲟、湖鲟、短吻鲟、尖吻鲟、
高首鲟、多甲鲟、大西洋鲟、钝尾鲟、俄罗斯鲟、小体鲟

铲鲟属

密苏里铲鲟、密西西比铲鲟

拟铲鲟属

大阿姆拟鲟、小阿姆拟鲟、锡尔拟铲鲟白鲟属

白鲟科

白鲟属

长江白鲟

匙吻鲟属

匙吻鲟

 

 1、现存鲟鱼均分布于北半球,主要有3个分布密集区: 
      欧洲的东部,里海、黑海,咸海地区; 
     环绕北太平洋两岸的亚洲东部和北美洲西部地区; 
     北美洲东海岸地区    

2、我国分布有8种鲟鱼,主要分布在长江、黑龙江和西北的新疆三个区域:
  长江:中华鲟、达氏鲟、白鲟; 
  黑龙江;史氏鲟,达氏鳇; 
  新疆额尔齐斯河:西伯利亚鲟,小体鲟; 
  新疆伊利河:裸腹鲟;

    1998年4月1日起,联合国华盛顿公约(CITIS)将全世界野生鲟鱼认定为濒临绝种的保护动物。长江水系的中华鲟列为国家一级水生保护动物,史氏鲟、达氏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等都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均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二、全球的鲟鱼产量

在上世纪80年代,鲟鱼的产量主要来源于野生捕捞,产量高峰曾经一度达到.3.18万吨。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偷猎、水污染、非法贸易、栖息地和迁徙水域的人为破坏等原因,全球鲟鱼数量在80年代后开始急剧下降。进入21世纪,鲟鱼的人工养殖逐渐兴起,并已经取代野生捕捞,成为全球鲟鱼产量的主要来源。截止2011年,全球鲟鱼产量约为5.24万吨,其中人工养殖产量占了99%。

三、中国的鲟鱼养殖

第一阶段:资源调查和人工繁殖试验

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鲟鱼研究的重点是自然资源调查和人工繁殖。在此期间,详细调查了长江和黑龙江的鲟鱼资源,1956~1957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还对野生施氏鲟亲鱼进行催产,首次成功获得了人工繁殖的鱼苗。

第二阶段:增殖放流

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重点研究了野生鲟鱼资源的增殖放流。在此期间,长江葛洲坝工程局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研究所,黑龙江国营农场总局在勤得利建议了施氏鲟增殖放流试验站。通过捕捞野生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而获得苗种,向天然水域放流、增殖。

第三阶段:人工养殖

1990年,湖北省水产部门第一次从美国引进匙吻鲟受精卵,在仙桃市水产研究所孵化,培育成鱼种。随后的10年间,陆续引进匙吻鲟受精卵100万粒,培育的鱼种分别在池塘、水库和湖泊中养殖,目前,匙吻鲟养殖已推广到10多个省市。

1990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进行野生施氏鲟驯化养殖和活体取卵技术研究,1992年,首次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驯养施氏鲟幼鱼获得成功并向全国推广。

1993年,大连瓦房店与俄罗斯合作建立鲟鱼养殖场,引进俄罗斯鲟和杂交鲟养殖。

1995年,北京小汤山从德国引进养殖设备和西伯利亚鲟苗种进行养殖。

199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和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北京房山建立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 该中心集科研、教学、生产、示范于一体,对我国鲟鱼养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养殖鲟的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生产

2002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采用活体取卵的手术方法,使养殖成熟的施氏鲟产后亲鱼存活并再次参加繁殖。至今,培育的施氏鲟亲鱼已连续10年重复产卵5次。国内许多养殖场除培育培育施氏鲟亲鱼、繁殖外,还开展了西伯利亚鲟、小体鲟、俄罗斯鲟、杂交鲟和匙吻鲟等人工繁殖。目前,北京、四川、江苏、浙江、湖北、黑龙江和山东等地有20多个养殖场,进行鲟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基本摆脱了对野生资源和进口的依赖。

第五阶段:鲟鱼籽酱的生产和出口

随着鲟养殖群体的不断扩大和陆续成熟,养殖目标转向加工和出口鲟鱼籽酱。截止2011年国内已有4家较大企业获得了鲟鱼籽酱加工和出口许可证,年生产和出口超过10吨。

第六阶段:鲟鱼和鱼子酱生产转向湖北

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平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尤其是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对水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水产养殖这个需要在水中进行的行业,养殖水域和用水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其他经济鱼类相比,鲟鱼养殖对水质要求更高,这就决定了能够养殖鲟鱼的水域很有限,我国西南地区有许多温度适宜、饲料丰富、适合鲟鱼养殖的水体,可以采取定期投放、定量捕捞源源不断获得商品鱼和成熟亲鱼甚至鱼子酱。所以,2006年开始,鲟鱼生产和鱼子酱生产向湖北这个冷水资源更加丰富和廉价的地区转移。


湖北清江鲟龙渔业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两河口一组

服务热线:0717-5447116 / 5447118 / 5447115

图文传真:0717-5447116

E—mail:335113129@qq.com

手机站

微信公众号